×
2021-10-08
许氏禄丰龙的发现和“中国第一龙”
来源:本站原创 阅读次数:20647
分享到:

许氏禄丰龙的发现和“中国第一龙”

                                                                                          刘建荣

1938年,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到第二个年头,因大片国土沦陷,云南成为支撑中国抗日战争的大后方,大量的学校和科研单位南撤,之前一直在北京担任中央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副主任的杨钟健(C.C.YOUNG)教授也南下到昆明,转任中央地质调查所昆明办事处主任。1938年秋,杨钟健(C.C.YOUNG)的助手技正卞美年和技师王存义完成元谋马街的地质调查后将返回昆明,因为国际地质学界对广泛分布于滇中的红色地层研究存在较大分歧,卞美年决定利用此次机会对滇中红色地层进行一次系统考察。他们沿龙川江河谷一路追逐红色地层,经盐兴县(今黑井)、广通、一平浪,于10月6日到达禄丰县城。第二天,他们对禄丰县城东边白塔山一带进行了考察,但除了采集到一些贝壳化石外,并没有重大收获。10月8日,卞美年把考察的地点转移到了禄丰县城以北2公里的黑龙潭村一带,在这里,他们发现了古脊椎动物化石,卞美年大喜过望,向杨钟健报告了在禄丰的重大发现,并延长了在禄丰的考察。他们在大洼、黑龙潭、沙湾一带展开了仔细的田野调查工作。10月12日,卞美年在一个叫大冲的村子附近发现了一条大型的蜥龙类骨架的后半部分。10月22日,在沙湾村附近的地层时,王存义发现了一种原始哺乳动物的化石,这便是后来杨钟健命名的美小卞氏兽。10月28日,在沙湾发现了一个完整的中型蜥龙类骨架, 11月10日,骨架化石发掘完毕,这具完整标本经杨钟健研究,被命名为“许氏禄丰龙”, 禄丰龙就这样破土而出,随后名动天下。

1938年11月下旬,卞美年结束了在禄丰的第一次野外工作,将总重量为3920斤的标本用骡子从禄丰驮回昆明。这批化石带回昆明后,令杨钟健大为兴奋,因为,他已经鉴定出,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恐龙化石,同时还有一些学术价值更高的类哺乳动物化石。1939年的12月份,杨钟健、卞美年、和王存义重返禄丰,在今天被命名为大洼恐龙山的地方,获得了丰富的古生物化石标本。

禄丰的重大发现促使杨钟健教授把他的研究方向从新生代地层和哺乳动物转向了中生代爬行动物的研究,国难当头,杨钟健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中开始了他的工作。1939年4月22日,在中国地质学会昆明分会第三次论文会上,根据在禄丰沙湾发掘到的这具近乎完整的恐龙骨架化石,杨钟健教授发表了《禄丰恐龙之初步观察》一文,向世界报告了禄丰的重大发现。与会学者还赴昆明翠湖公园经济部地质调查所办事处,参观正在修整的许氏禄丰龙化石。这是许氏禄丰龙化石展出的最早记录,也是禄丰龙第一次向观众正式亮相。不过,当时杨钟健教授认为禄丰龙是一个兽脚类恐龙,还没有正式命名。

随后,杨钟健教授发表了《禄丰蜥脚类恐龙的初步研究报告》,确认禄丰龙是蜥脚类的草食性恐龙,1940年7月,发表《许氏禄丰龙之再造》一文,杨钟健教授把禄丰龙的种名送给了他的老师,德国古生物学家弗雷德里克·冯·休尼(许耐)((Friedrich von Huene),属名是以化石发现地的禄丰县为名,定名许氏禄丰龙(Lufengosaurus huenei,同时还复原了许氏禄丰龙的形象,装架了中国第一具恐龙化石骨架,而由中国科学家在恐龙研究领域撰写的第一本专著《许氏禄丰龙》也已完成,等待出版。

1940年10月,杨钟健教授赴重庆,任地质调查所古生物研究室脊椎古生物组主任,许氏禄丰龙和其它化石也跟随杨教授到了重庆北碚。1941年1月5日,中国地质学会在重庆北碚文星湾经济部地质调查所礼堂举行丁文江先生逝世5周年纪念会,朱家骅、傅斯年等前往。会议最后,杨钟健作“许氏禄丰龙之采修研装”的讲演,很详尽地介绍了云南禄丰龙的采掘、修理、研究与装陈。会后,与会者参观了装架后的许氏禄丰龙全部完整骨骼陈列。6日至8日,许氏禄丰龙在地质调查所对外进行公开展览,这是许氏禄丰龙在北碚的首次公开亮相。抗战期间,恐龙展出的消息轰动了战时的首都重庆,也令公众非常振奋。在杨钟健回忆录里,他这样描述到:“许氏禄丰龙运抵北碚以后,曾开过一次展览会,参观者甚众。当地人并有持香来叩头者,因为是“龙”,自然有人崇拜”。

1941年春,杨钟健撰写的《许氏禄丰龙》一书发表在《中国古生物志新丙种第七号》上,这是中国人研究恐龙的第一本科学专著,其研究成果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认可。此后,许氏禄丰龙就成为了明星,反复的在各种展会和博物馆出现,1946年到了南京,1949年后又到了北京,从此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定居下来,1958年,中国邮政为许氏禄丰龙发行了世界上第一枚恐龙邮票,1994年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建立中国古动物馆,许氏禄丰龙是观众进入展馆看到的第一件展品,依然是中国古动物馆最耀眼的明星,同时,中国很多自然博物馆都有许氏禄丰龙的模型或标本展出。

虽然早在1902年,俄罗斯科学家就在中国黑龙江省嘉荫县发现了满洲龙,其后,中外科学家又在中国新疆、内蒙古、四川等地发现了恐龙化石,它们的发现都在许氏禄丰龙之前,但“中国第一龙”的荣誉仍然被授予了许氏禄丰龙,凭什么呢?

因为除了上面提到的几个第一次,更重要的是:杨钟键教授对许氏禄丰龙的研究,是中国古生物学家第一次经历恐龙化石从发现、发掘、修复、研究、复原、装架、发表研究成果的全过程,创造了中国古生物研究的一个成功范例,也奠定了中国古生物学研究在国际上的地位。

杨钟键教授其后数十年对禄丰恐龙及伴生的其它古生物化石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培养了一大批中国的古脊椎动物研究人才,他长期担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北京自然博物馆馆长,被称为“中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奠基者”,在国际学术界拥有崇高的声誉。禄丰也因此在全国众多的“恐龙之乡”中脱颖而出,声名远播,而且还多了一个“恐龙原乡”的美誉,国内的古生物学家也视禄丰为“中国古生物学家心中的圣地”,以能到禄丰恐龙的出土地——大洼恐龙山参观、考察,缅怀先辈的足迹为荣。

 

附:许氏禄丰龙档案

名称:许氏禄丰龙  Lufengosaurus huenei

时代:早侏罗纪赫唐阶—辛涅缪尔阶(约2.0亿—1.9亿年前)

模式种:许氏禄丰龙 Lufengosaurus huenei 杨锺健, 1941

分布范围:中国西南部云南楚雄、昆明、玉溪,四川凉山及西藏昌都

种属:动物界 Animalia/脊索动物门 Chordata/蜥形纲 Sauropsida/恐龙总目 Dinosauria/蜥臀目 Saurischia/ 蜥脚形亚目 Sauropodomorpha/原蜥脚下目 Prosauropoda/大椎龙科 Massospondylidae/禄丰龙属 Lufengosaurus

 
 

禄丰龙常被认为是种小型原蜥脚类恐龙,身长估计约6米。如果把巨型禄丰龙算在内,禄丰龙的体型将更大。在2010年,葛瑞格利·保罗(Gregory S. Paul)估计禄丰龙的身长约9米,体重约2.9公吨。与其他原蜥脚类相比,禄丰龙的颈部相当长,如同所有的原蜥脚类恐龙,禄丰龙的后肢比前肢长许多,可能有时是以二足方式行走,尤其是在搜索食物的时候。禄丰龙是种植食性恐龙,并拥有锐利的指爪与牙齿,而拇指的指爪特别大。有些研究人员根据这些特征,宣称禄丰龙至少是部分杂食性恐龙;然而,禄丰龙与其他原蜥脚类恐龙的锐利牙齿,类似鬣蜥科的牙齿,而鬣蜥科是植食性动物。另一个说法则是,禄丰龙的指爪可用来防御,或是进食时降下树枝用。

杨锺健最初将禄丰龙归类于板龙科,时代为晚三叠纪。近年亲原分支分类法研究多将禄丰龙归类于大椎龙科,而禄丰大洼恐龙山出土许氏禄丰龙的地层地质年代已经确认,为早侏罗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