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 介
星宿桥包括星宿桥和丰裕桥两座规模宏大的连拱石桥,位于禄丰县城西星宿公园及罗次河上,是云南古代昆明通往滇西及南亚古道上规模最大的石拱桥。1983年,星宿桥被公布为云南省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丰裕桥2003年被公布为第六批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与原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合并,统称星宿桥。2013年,星宿桥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星宿桥原名永丰桥,始建于明万历39年(公元1612年),现存桥为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重修,历时六年竣工,耗银一万二千两。桥呈东西走向,为六墩七孔尖拱石桥,全长118米、宽10米、高10米,是云南石拱桥中规模较大的一座。桥东有四柱三门琉璃瓦顶木牌楼一座,桥西有大型石坊一座,十柱九门,镶碑九块,备述建桥始末。
丰裕桥原名飞虹桥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 ,现存之桥为1892年所建。为四墩五孔圆拱石桥,呈南北走向。丰裕桥长92米,宽8.1米,高9.5米;桥墩长19.6米,宽5.6米。桥北有六柱五碑重檐石阙一座,额书“课丰裕民”,门镶五碑,记载建桥经过。
星宿桥(含丰裕桥)气势恢宏,雄伟壮观,工程精良,是云南古代桥梁的杰作,代表了云南清代中后期桥梁建筑的最高成就。禄丰自古就是南方古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汉五尺道、唐石门道、元明清滇西大马路均从此地通过,星宿桥是这条延续数千年的古道上一处重要的历史见证。星宿桥的碑刻记载了大量清中期滇西政治、商业方面的真实情况,可补正史之不足,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文物本体状况
星宿桥包括星宿桥和丰裕桥两座规模宏大的连拱石桥。
星宿桥位于禄丰县金山镇西门社区星宿公园内,东经102°4′27.6″,北纬25°09′6.8″,由石拱桥、桥头的木牌楼及翘尾的石阙三部分组成。
石拱桥呈东西走向,用巨大的红砂石块砌筑,为六墩七孔尖拱石桥。全长118米、宽10米、高10米,单孔跨径9.8至10米。桥墩长17米,宽5米,两头呈三角形,以利分水,桥洞深10米,单孔跨径9.8至10米,顶部呈尖拱。桥两端砌筑有四个巨大的分水翅,防御洪水对桥堤的冲击。桥面铺设红砂石板,正中一路三行石板直铺,共108块,以合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之数及“星宿桥“之名。桥面两侧砌筑石栏,高90厘米,宽45厘米,桥栏外侧镶嵌有28块用大理石篆刻的二十八宿星名,桥栏两端各有一只石狮,石狮雕刻工艺精湛,形态威武,富于动感,是清代中期动物石雕中的精品。
桥东有木牌楼一座,四柱三门,宽12米,高10米,用四根大柱一字排开,中高旁底,呈“凸”字形,支撑梁枋及繁复的十三踩斗拱,上覆歇山式重檐琉璃瓦顶。牌楼正中有木匾,正面楷书“星宿桥”三字,为时任滇南使者,续任云贵总督,后来代表清朝政府签署《中英南京条约》的伊里布所书,背面篆书“星宿桥”则为时任云贵总督,清代著名学者阮元所题。牌楼两根中柱立于巨大的须弥座上,前后用巨大的抱鼓石护持,抱鼓石正面有精美的龙、虎、麒麟浮雕。
桥西有大型石阙一座,十柱九门,宽12.3米,高9.19米,底部厚2.56米,中高旁底,呈“凸”字形。石阙顶部为仿九脊顶造型,其下在石材表面用浮雕表现仿木结构的斗拱,正中镶嵌石碑一块,横书“坤维永镇”四个大字,再下则是十根巨大的方形石柱,柱间缩进0.54米,形成门洞,门洞内镶嵌巨大的青石石碑,中碑三块,高3.3米,宽0.95米,两边也各有石碑三块,高2.6米,宽0.9米。整个石阙立于高0.9米的须弥座上,一对石狮蹲踞两侧,极为威严壮观,给人以震撼。
整个石阙书有柱联五对,其中的三对内容分别为:一、“举首测星垣,望井鬼分躔,一道彩虹天外度;披胸罗宿海,喜笮邛归极,五都贡象日边来。”(迤西兵备道春庆题)。 二、“雄跨通津,看夹水虹光直引星辰而上;功资利涉,喜朝天骠乐咸遵道路以来。”(永昌府知府橘州胡启荣题)。三、“汉人昔越兰津,中外咸通,遂使西南半壁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象占得朋,端籍此桥远达;舆地今踰黑水,圣明相继,久经震旦诸蕃赖其利、畏其神、用其教,民无病涉,因将旧迹重兴。”(浪穹王崧题)。这几副柱联对仗工整,内容丰富,寓意深远,客观反映了修建星宿桥对巩固中央王朝在云南边疆的统治及对周边藩属国的控制方面的价值和意义。石阙上镶嵌的九块石碑,除右边第一块为《修建星宿桥碑记》,记述了星宿桥的历史沿革及重修经过外,其余八块均为功德碑。功德碑记载有清道光时滇西军事、行政机构名称164个,滇西商号名称493个,禄丰县的村名、地名上千个,蕴含有丰富的历史信息,反映了当时滇西的政治、商业方面的真实情况,可补正史之不足,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星宿桥目前整体保存完整,石拱桥较为稳固,但因曾经做为公路交通桥使用,桥面被铺设了一层30余厘米的沥青路面。1986年,因长期被重载汽车碾压,第二、三号桥墩略微沉陷,由禄丰县公路段对沉陷桥墩进行维修。因年代久远,部分红砂石块及石狮局部风化。桥栏外镶嵌的二十八宿星名大理石篆刻有缺失和破裂。
木牌楼1984年曾经进行过落架维修,但由于当时认识不到位,木柱及大梁被钢筋混凝土梁柱替代,底部另加了一个混凝土台基,整体高度被人为加高,其余部分仍为原件。目前牌楼整体结构良好,但屋顶、彩绘因长时间得不到维修保养,又数次遭受地震波及,保存度和稳定性有进一步恶化的危险。
石阙整体保存完整,稳固性较好。但因年代久远,部分红砂石块、碑刻及石狮局部风化剥落。碑刻因受力不均,部分出现裂纹。
丰裕桥在星宿桥上游约两公里处的罗次河上,在禄丰县金山镇北门社区,距县城1公里,东经102°04′36.5″,北纬25°09′37.3″,海拔1574米。丰裕桥为四墩五孔圆拱石桥,南北走向,桥长92米,宽8.1米,高9.5米。桥墩长19.6米,宽5.6米,五孔不等跨,孔净跨由南至北分别为8.7米、9.3米、9.8米、9.3米、8.7米,桥面两边有石栏,桥北双狮雄踞,桥南对象静跪。桥南原有楼阁一座,1958年被拆除。桥北石阙高5.5米、宽5.8米。三层重檐,顶层檐下雕刻仿木三层斗栱,侧檐雕刻仿木斗栱二层,六柱五门,柱联三对,门镶五碑,中碑高3米,宽0.99米,上刻“丰裕桥”三字。左右四碑各高2.5米,宽0.99米。左侧二碑记载赏桥工绅董奖励事,右侧二碑为《修建罗次河丰裕桥记》。
丰裕桥目前整体保存完整,石拱桥较为稳固,但因做为公路交通桥使用,桥面被铺设了一层30余厘米的沥青路面,桥栏及石狮、石象被失控车辆碰撞而遭损坏的事件也不可避免。因年代久远,部分红砂石块及石雕局部因风化分层而剥落。2003年丰裕桥西侧桥墩上添建了饮用水输水管道。
石阙整体保存完整,稳固性较好。但因年代久远,部分红砂石块、碑刻及石狮局部风化剥落。碑刻因受力不均,部分出现裂纹。石阙边柱下的两象鼻已损坏。右边的柱联被汽车撞缺一字,其余部分完好无损。石阙东、北方向被民居包围。
2008年,根据禄丰县的发展规划,在星宿桥和丰裕桥之间新建了一座公路桥,该桥建成后,丰裕桥将不再做为公路交通桥使用。
历史沿革
二千三百多年前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或称“蜀身毒道”)从四川会理地区过金沙江到达滇池地区,从昆明出发,经安宁、禄丰、楚雄至大理,由保山向西南进入缅甸,直达印度及阿拉伯半岛。“南方丝绸之路”禄丰段的大致情况是:由安宁禄裱进入土官地界、经杨老哨、腰站、金山,过星宿江、响水河,再经舍资、广通到达楚雄。
秦汉开“五尺道”,由四川东部经滇东到曲靖,再到滇池地区,一路向西延伸至大理、保山,禄丰境内古驿道即为“五尺道”之一段,星宿江是必须跨越的大江大河之一;其后,唐代“石门道”的一段,元、明、清时期的“滇西大马路”,星宿江均为必经之地。但在星宿桥建成之前,过星宿江均用船摆渡。
明万历壬子(公元1612年),因星宿江“春夏之交,洪水爆发,行有畏怖,编竹驾舟,往往溺覆”,禄丰县“知县向兆麟请允建桥,长三十丈,宽四丈,计五洞”(清康熙《云南府志》),于甲寅年(公元1614年)竣工,起名永丰桥,因横跨星宿江,民间多称为星宿桥,永丰桥之名逐步为人们所淡忘。
据康熙《禄丰县志》记载:星宿桥于清康熙庚辰(公元1700年),癸未(公元1703年),丁亥(公元1707年)三次冲塌,三次修复。1712年再次修复时还在桥上“建龙王庙,铸铁牛三只”。
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星宿桥又被冲塌,原桥仅残留一孔,此后百余年间,星宿桥一直未能修复,商旅往来,“冬、春则架以浮梁,夏、秋则济以小船,时有阻滞沉溺之患”。
清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曾任广东肇庆府知府的禄丰县琅井人杨安园“致仕回籍,过而心伤,慨然捐银三千两为之倡(杨安园实捐一千两),于是阖邑士民各倾己囊,共襄善举”,星宿桥得以重修,历时六年竣工,耗银一万二千两。
自1832年星宿桥重建至今170余年间,历经无数次洪水侵袭和数十年重载汽车的碾压,星宿桥安然如初,可见其工程之精良。
解放后,星宿桥做为公路交通桥使用。
1973年,星宿桥被禄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禄丰县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公布为楚雄州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云南省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4年,对木牌楼进行过落架维修,但由于当时认识不到位,木柱及大梁被钢筋混凝土梁柱替代,底部另加了一个混凝土台基,整体高度被人为加高,其余部分仍为原件。
1986年,因长期被重载汽车碾压,第二、三号桥墩略微沉陷,桥身产生数处裂缝,1988年,禄丰县公路段对桥身进行维修。
1998年,星宿公园建成,星宿桥结束了做为公路交通桥使用的历史使命,移交禄丰县园林管理所管理使用,星宿桥整体处于公园之内。
丰裕桥原名“飞虹桥”,该桥建于明万历(公元1573—1620年)。禄丰县黑井、琅井、元永井、阿陋井系滇中产盐区,全需由此桥运往省城行销38个州县。飞虹桥初为石墩木梁桥,始创修仅有桥脚基石,上面用木梁枋板架垫行走,常有水患冲坏。
“明天启间(公元1621—1627年),邑绅王锡衮建石桥三硐,至康熙壬子(公元1672年),倾圯南中二硐,盐道郭延弼捐银五十金,并饬两井襄其事,易建木桥,上覆以屋,往来称善。丁亥(公元1707年)五月洪水泛滥,冲断南岸,房桥尽赴长江,盐道李苾发银五十两,县令黄枢督修。”(康熙《禄丰县志》)
清康熙“癸巳(公元1713年)春黑井提举沈懋价独捐兴修,即于是年夏四月告厥成功。” (康熙《禄丰县志》)
清同治辛未年(公元1871年)又被洪水冲塌,于黑、元、永三井盐税中加征二分,做为修复丰裕桥的经费,但历任官员虚靡钜款,至光绪十七年(1892年)仍未动工修复。
光绪十七年(公元1892年),黑井提举司邹馨德以桥系“运盐攸关,工须急就。是以禀请前护盐宪陈崑山观察,咨有藩库预借垫银肆千两,於十七年正月经始,至十八年(公元1893年)三月落成,计桥长三十五丈,跨河二十丈,迎送水石墩四座,尖长十二丈,高一丈四尺,桥竖大小狮象各二对,南北两岸雁翅石提二十六丈,桥北竖碑五块,桥南竖阁楼一座,碑左先建公寓一所,改作庙宇。”共用银玖千捌百陆拾陆两肆钱玖分玖厘,除库借及收获经费外,不敷银贰仟捌百捌拾两肆钱壹分伍毫由黑井提举司提举邹馨德捐资。桥庙碑亭各项工程则延至光绪十九年(公元1894年)始行完工。
解放后,丰裕桥做为公路交通桥使用。
1958年,桥南原有楼阁被拆除。碑左庙宇被分给村民,后被改建拆除。
楚雄州禄丰县人民政府1973年将丰裕桥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被公布为第六批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与原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合并,统称星宿桥。
2008年,根据禄丰县的发展规划,在星宿桥和丰裕桥之间新建了一座公路桥,该桥建成后,丰裕桥将不再做为公路交通桥使用。
价值评估
一、星宿桥是云南古代桥梁的杰作,代表了云南清代中后期桥梁建筑的最高成就。
星宿桥及丰裕桥是云南古代石拱桥中规模巨大的石拱桥,与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水双龙桥相比,仅长度略有不及,在宽度、高度均超过双龙桥,时代上也早于双龙桥。星宿桥气势恢宏,雄伟壮观,云南辛亥革命元老李根源先生曾赞此桥“工程精良,甲全滇之冠”,实为迤西第一桥。 星宿桥设计先进,工艺精湛,牌楼、石阙、石雕等精雕细琢,是不可多得的中国古代建筑精品。
二、 禄丰自古就是滇中至滇西及东南亚、南亚交通的咽喉要道,星宿桥是这条延续数千年的古道上一处重要的历史见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禄丰自古就是滇中至滇西及东南亚、南亚交通的咽喉要道,2300多年前的南方古丝绸之路、汉五尺道、唐石门道、元明清滇西大马路、茶马古道、抗战时滇缅公路被切断后运送抗战物资的规模达80万匹马的马帮路均从此地通过,但随着历史的变迁、时代的进步,能够反映这条历史上的交通命脉的历史遗迹已屈指可数,星宿桥是这条延续数千年的古道上一处重要的历史见证。
三、 星宿桥的碑刻内容丰富,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星宿桥石阙柱联内容丰富,寓意深远,是对明清两代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史的客观反映,其碑刻记载了大量清中期滇西政治、商业方面的真实情况,可补正史之不足,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四、 星宿桥已开辟为公园,免费开放,发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星宿桥建成公园后,公园内环境优雅,每天进入公园游玩、锻炼、娱乐、休闲的市民数以千计,早晚到星宿公园进行锻炼、会友、娱乐,是禄丰许多老年人每天的固定行程。
星宿桥地理位置图
照片册页
01 星宿桥全景(北面)
02 星宿桥全景(南面)
03 星宿桥东北部
04 星宿桥北侧桥墩
05 星宿桥南侧桥墩
06 星宿桥桥身
07 星宿桥桥面
08 星宿桥石栏及镶嵌于桥栏外侧的二十八宿篆刻星名
09 星宿桥牌楼正面
10 星宿桥牌楼背面
11 时任云贵总督、清代著名学者阮元篆书的“星宿桥”匾额
12 星宿桥石阙
13星宿桥石阙中部
14星宿桥桥面及牌楼
15 星宿桥牌楼抱鼓石上的精美石雕
16 星宿桥桥头的石狮
17 丰裕桥全景
18 丰裕桥桥身
19 丰裕桥桥身
20 丰裕桥东北角分水翅
21 丰裕桥西南角的分水翅
22 丰裕桥桥墩及桥洞
23 丰裕桥桥面
24 丰裕桥石阙
25丰裕桥石阙局部
26丰裕桥中孔上的龙头石雕
27 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星宿桥标志碑
28 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丰裕桥标志碑